「韓國館餐廳」沒有時下韓式料理的花俏裝飾以及浮誇打卡佈置;餐廳的裝潢,簡單的就像是在韓國的家庭餐廳用餐一樣的樸實無華。(店裡僅有的窗框造型,根本就不算是裝潢吧🤣)櫃檯上的那罈浸泡多年的人蔘酒,更是顯得“韓”氣逼人!店裡從老闆到廚師甚至外場服務的“姨母”(이모)全部都是地道的韓國人。店內同仁操著明顯韓國口音的中文,太難的中文字彙很可能會發生溝通上的落差;要不是看到墊在桌上寫著中文字的菜單,老吉真是有一種身在韓國用餐的錯覺。
位在松江南京捷運站附近吉林路巷弄裡的「韓國館餐廳」,看到菜單上近三十種的“商業餐”品項,直覺上第一印象就知道這是一間以週邊上班族為主要消費族群的餐廳,其實這只是表象而已;這裡料理口味的地道程度,可是連來台灣旅遊的韓國團都會前來用餐的韓國餐廳。老吉用餐的當日,就看到兩團的韓國旅行團約莫三十人前來用餐,實在是不能以貌(外觀)取人呀😂!
除了商業餐之外,店裡還提供兩人、四人、六人份的銅盤烤肉套餐,另外還有多種燒烤、炒菜以及火鍋類的單點料理;其中最特殊需要訂位時提前預訂才吃得到的,就是菜單上“燜燉類”的菜色了,老吉這次就是奔著傳說中的“泡菜捲肉”而來的呀!
為何文章開頭時,老吉會說這裡的姨母(이모)中文不是很流利,就在於在電話訂位的時候,雙方隔空對話時,我說要預訂一份“泡菜捲肉”,姨母的回答是問我是不是要訂“보쌈”(發音是Bo-Ssam, 意思是菜包肉,也就是店裡菜單上的泡菜捲肉),還好對於“吃”,老吉一向都很執著,對於韓國料理也稍有涉略,才能跟“姨母”重複確認後,確定有預訂到“泡菜捲肉”,老吉這才安心🤣。
“泡菜捲肉”由於有提前預訂,所以很快的和四樣小菜一起上桌。看外觀有泡菜、生蚵和水煮五花肉的組合,應該算是“生蚵菜包肉”,可是卻沒有附包菜的白菜葉或生菜,所以店家菜單上的“泡菜捲肉”這個菜名確實是更加貼切。這看似簡單的泡菜、生蚵、水煮肉的組合,其實每樣食材背後都有費工的地方。
“水煮五花肉”並非只是把肉煮熟切片就好。好吃的秘訣,藏在處理的細節裡。五花肉盡量要大塊整條下鍋煮,肉汁才能保存;而為了去腥,除了會放蒜、洋蔥、薑、大蔥等辛香料之外,還會加韓式大醬(黃豆醬類似味噌的)一起煮,這也是煮熟的豬肉會呈現咖啡色的原因。此外,火候大小與水煮時間的掌控也很關鍵;煮太久,肉會變硬變柴,失去汁水和柔軟的口感。
“生蚵”選擇的是大小適中的尺吋,(秋季不是台灣蚵仔的產季,能有這樣大小,已經很不容易)肥美飽滿、完全沒有腥味,蚵仔帶有汁水卻不是直接爆汁讓人害怕的類型,海洋的鮮味和甜味很迷人。
“泡菜捲肉”裡的“泡菜”不是一般泡菜這麼簡單,而是爽脆甜的“白菜水梨泡菜”。醃漬的程度與口感和一般做為小菜所提供的泡菜,完全是不同層次的表現。直接吃上一口,泡菜的酸味比一般少了很多,反而是帶點甜味和辣味更加鮮明;泡菜除了常吃的大白菜外,還有切成條狀的水梨一起醃漬,水嫩多汁還帶有脆度的口感,真的很厲害👍。
這種把三樣食材組合一起吃的吃法,在韓國有個專有名詞叫做“三合”。水煮五花肉應該是“三合”中的C位主角,油潤的五花肉雖然是常溫狀態,卻一點都不膩口;海鮮的生蚵提供了不同型態的鮮甜,水梨泡菜又讓整體的甜味更加溫潤高雅!三合一口吃的吃法,實在是美到不要不要的。
“章魚牛肉火鍋”裡可以看到店家對於食材的堅持。“牛肉”使用的應該是銅盤烤肉的醃漬牛肉,雖然是醃漬的肉品,煮好的時候牛肉依然是呈現完整肉片的形狀,而不會變得細碎分解成肉末或肉屑。
“章魚”更是講究,選擇的是體型大小適中的“長腕章魚”,在韓國,適合拿來醃漬也能煮火鍋或直接沾麻油鹽生吃的,都是這種章魚。
另外,還有搭配韓國鍋物最愛的配菜“細長黃豆芽”一起燉煮,由牛肉的動物性蛋白質加上海鮮類章魚的鮮以及黃豆芽蔬菜的甜三種不同類型的食材一起加熱。煮熟後的牛肉大片完整、章魚軟嫩彈牙、黃豆芽的莖依然保有水嫩的口感,而火鍋的湯頭甜美中還加入了韓式辣醬的甜辣調味,整個湯喝起來溫潤鮮甜帶點辣味,很有韓國媽媽家庭風味的一款火鍋。
“海鮮煎餅”的蝦仁、章魚配料都新鮮,就是海鮮的配料相對偏少; 麵糊的餅皮表現相當優異,不會吃到有太厚的麵粉感,整片煎餅酥香美味,沾醬的調味醬油也不錯,如果配料能再多一點會更讚。
“拌冬粉”也就是韓國的“炒雜菜”,麻油的香氣還不錯,冬粉不會太難咬,搭配的菠菜、黑木耳、紅蘿蔔、杏鮑菇等菜碼也是韓國常見,最後再灑上白芝麻增香,整體來說算是中規中矩的表現。
“小菜四品”應該是每天隨機提供,當天的是泡菜、甜不辣、海帶芽、黃豆芽這四種小菜,海帶芽清爽微酸、白菜泡菜醃漬入味、黃豆芽麻油香氣足、甜不辣香甜可口,小菜雖然份量不多,但也秉持著韓式風格,吃完都能再續。
店裡用餐的環境,除了一般用餐區域外,還有數個隱密性的包廂,可供多人聚餐使用。店家的料理屬於細膩有溫度的韓式家庭料理手法,沒有過重的調味,盡量保持食材的原型態,吃起來相當過癮,又沒有負擔。實在很想跟姨母說聲“馬西搜唷”(맛있어요 )太好吃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