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爹廚房

爹爹廚房-外觀
爹爹廚房-外觀
爹爹廚房-門牌
爹爹廚房-門牌

大半顧客造訪「爹爹廚房」的第一印象,應該都會跟我一樣,內心泛起了”我是誰?我在哪兒?我在做什麼?的莫名反應😱。別說我們少見多怪,只因餐廳完全開在巷弄社區的三樓透天民宅內,藉著微弱路燈指引,冒著闖民宅的風險,才看到店門口樹立的菜單小看板,懸著的一顆心,才安然放下。

爹爹廚房-門口
爹爹廚房-門口
爹爹廚房-進門視角
爹爹廚房-進門視角
爹爹廚房-店內環境
爹爹廚房-店內環境

「爹爹廚房」位在宜蘭縣冬山鄉,店面更是遠離鬧區,隱藏於民居之中,店家的經營模式屬於家庭分工,父母主理內場廚房工作,晚輩則是以外場服務為主。餐廳算是半預約性質的餐廳,多人合餐或許多特色料理皆要事先預訂;臨時造訪所提供的常態性餐飲種類不多。而我,就是那隻臨時迷路誤入叢林的小白兔🐰!

爹爹廚房-一般菜單
爹爹廚房-一般菜單
爹爹廚房-招牌照片菜單
爹爹廚房-招牌照片菜單
爹爹廚房-當日餐點
爹爹廚房-當日餐點

人少用餐的好處就是目標明確,加上能選擇的餐點有限,大約在服務生送上菜單的同時,就幾乎同步完成了點餐作業🤣。毫無懸念地選擇了《大蝦炒粿條🦐》、《肉骨茶 小份🐷》,當然不能免俗地要來上杯消暑凍飲,《冰釀菊花茶🌼》算是不錯的選擇。

爹爹廚房-大蝦炒粿條
爹爹廚房-大蝦炒粿條
爹爹廚房-大蝦炒粿條-蝦子肥美
爹爹廚房-大蝦炒粿條-蝦子肥美

《大蝦炒粿條🦐》
炒粿條上桌時的擺盤、色澤與香氣,可說是色、香、味俱全的地道,防油牛皮紙上鋪著芭蕉葉當作食物的容器,黑褐色的炒粿條飄散出黑醬油的香氣,配料當然也不馬虎,雞蛋、豆芽、韭菜、港式臘腸切片還有5隻完整帶殼的白蝦,的確充滿著馬來西亞炒粿條的特色。

爹爹廚房-大蝦炒粿條-廣式臘腸
爹爹廚房-大蝦炒粿條-廣式臘腸

炒粿條有著東南亞街頭小食份量不大的特點,大約是女生一人份的量,口味上則確實沒得挑剔👍。
粿條與黑醬油共舞,
大火之下譜出焦香;
綠豆芽和韭菜恰好斷生,
保有水分與清脆;
港式臘腸的油脂滋潤了粿條口感,而鹹甜的滋味更是讓整道炒粿條的風格更加明確。
五只帶殼的白蝦肯定是提供滿滿情緒價值的顏值擔當!

爹爹廚房-肉骨茶-不加湯告示
爹爹廚房-肉骨茶-不加湯告示
爹爹廚房-肉骨茶
爹爹廚房-肉骨茶

《肉骨茶 小份🐷》
店家”肉骨茶沒有加湯服務”的公告🪧,對喜愛喝湯的我來說很是無情,但為了維持湯頭的最佳風味,似乎也只能接受😭。店內《肉骨茶》是以陶鍋裝盛,使用卡式爐加熱,爐火控制操之在我,湯能喝到多少,等同掌握在自己手裡😅。

爹爹廚房-肉骨茶-蔬菜
爹爹廚房-肉骨茶-蔬菜

湯頭小鍋的肉骨茶約1-2人份,肉骨湯頭是以肉骨搭配多種藥材與香料熬煮的”黑湯派”,與白胡椒風味突出的”白湯派”有著明顯對比。
湯頭口味甘甜中帶有溫潤的辛辣,藥材與香料的比例拿捏得當,喝起來相當順口。

爹爹廚房-肉骨茶-排骨
爹爹廚房-肉骨茶-排骨
爹爹廚房-肉骨茶-豬腳
爹爹廚房-肉骨茶-豬腳
爹爹廚房-肉骨茶-沾醬
爹爹廚房-肉骨茶-沾醬
爹爹廚房-肉骨茶-排骨沾醬
爹爹廚房-肉骨茶-排骨沾醬
爹爹廚房-肉骨茶-貢丸
爹爹廚房-肉骨茶-貢丸

肉骨湯中食材不少,光是豬肉就分別取自3個部位,有帶骨的小腿肉、腿庫的瘦肉還有Q彈帶皮帶筋的豬腳中箍,另外還有同屬豬肉製品的貢丸、吸湯佳品的豆皮,加上點綴的金針菇與福山茼蒿(大陸妹),吃起來相當滿足。
另外,蘸料亦是相當地道,生辣椒末與蒜末加上黑醬油的加持,妥妥的馬來風格。

爹爹廚房-菊花茶
爹爹廚房-菊花茶

《冰釀菊花茶🌼》
「本草綱目」所載:菊花性甘、味寒,具有散風熱、平肝名目、清熱解毒之功效。加入冰糖的菊花茶,喝起來清香微甜,和味重的東南亞料理本是般配,濃淡調和相輔相成。

簡單的幾道料理間就能感受到店家的地道手藝,改日抽空肯定要多找些幫手提前預約,才能多品嚐一些限定的預約菜色。

爹爹廚房-營業時間
爹爹廚房-營業時間
爹爹廚房-價目表
爹爹廚房-價目表
爹爹廚房-2-3人合菜菜單
爹爹廚房-2-3人合菜菜單
爹爹廚房-4-6人合菜菜單
爹爹廚房-4-6人合菜菜單
爹爹廚房-5-7人合菜菜單
爹爹廚房-5-7人合菜菜單
爹爹廚房-10人合菜菜單
爹爹廚房-10人合菜菜單
爹爹廚房-特色菜單
爹爹廚房-特色菜單

良石生活-生菜沙拉吧-全景

良石生活

如果,您是講究用餐地點與店家名氣的客人,能在有貴婦百貨之名的

邊城孜然羊肉

羊大是美、魚羊為鮮,鮮美二字自古以來便是形容食物滋味的讚美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