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十一台南擔仔麵』店家的位置相當隱密,
藏身在鄰近朝陽茶葉公園的巷弄內,
要從延平北路或重慶北路兩側進入比較方便,
頗符合大隱於市的概念。





店面不大,內用僅有4張雙人桌和一張四人桌,約莫僅可容納10個人同時用餐;
用餐環境相當乾淨整潔,讓人安心,
店內用餐老闆習慣性播放日本演歌,增添了一抹懷舊的氛圍。
✅擔仔麵(湯)

如果肉燥是擔仔麵的靈魂,
那麼湯頭就是它的載體,
兩者的重要性不分軒輊。
這裡擔仔麵的“湯頭”本體滋味相當醇厚,
與台南口味比較起來,
卻多了點大骨的甘甜,
少了分蝦頭的鮮美,
表現完全不輸給“肉燥”。

據老闆私下透露,
為了熬出想要的湯頭風味,
每天凌晨四點就要開始備料熬煮,
可說是相當吃力又不討好的活。

“肉燥”可説是承擔一碗擔仔麵成敗的重要關鍵,
這裡的“肉燥”以醬油的鹹香味為主,
帶有點些許甜味,
與台南嗜甜的口味還是有點差異。
再加上蒜泥與香菜提味,
讓整碗湯的香氣更上一層樓。

麵上點綴的整尾帶殼蝦仁,
口感脆爽口味鮮甜十分討喜。

麵的份量也和台南度小月吃巧的概念不同,
這裡的油麵與一般切仔麵的份量相近,
是能讓女性顧客吃飽的量,
不過,這裡的油麵煮得口感偏軟,稍嫌可惜。
✅魯肉飯



試問,有見過魯肉飯使用的白飯是以分盛一碗一碗的形式在加熱蒸籠裡保溫的嗎?
店家對於一碗白飯,尚且都能如此細心的對待,對於自家料理的用心與堅持更是不言可喻了!

白飯顆粒分明米粒飽滿,沒有沾染多餘的水氣,
店裡魯肉飯的肉燥和擔仔麵又有些微不同,手切肥肉的比例居多,
讓滷汁帶有些微黏嘴的口感,
搭配的酸菜酸味不算明顯,參雜著些許甜味讓酸菜更討喜,也能幫忙解膩,
難怪店裡的魯肉飯永遠像是張學友的演唱會門票一般的珍貴,很快就被秒殺。

✅招牌雙拼(蝦捲 香腸 各一)


如同南部香腸熟肉的呈現方式,
份量不多但食材精緻,
純粹吃巧(氣味)的感覺。


“蝦捲”外層似乎是用豬網油包裹後油炸,
內餡裡的魚漿和蝦仁各半用料實在,
沾醬是芥茉醬搭配醬油與醬油膏混合的沾醬。


“香腸”肥瘦比例恰當,
口味偏熟悉的甜口,
沒有加熱卻也不會感到油膩,
佐以店家很大氣的提供大量蒜泥,
辛辣嗆鼻滋味迷人,十分過癮。
✅牛蒡甜不辣


甜不辣一片切成4小塊,每一塊都相當的厚實,
天婦羅香甜可口,吃得出天婦羅魚漿裡的魚肉含量很高才能有如此的風味,
加上牛蒡絲帶來的清甜又是另一番滋味。
天婦羅搭配的薑絲也是蠻少見卻意外合拍的選項,
由於甜不辣本身就相當精彩,導致沾醬的芥茉醬油反倒顯得無用武之地。
✅滷蛋



感覺擔仔麵本身應該要有顆滷蛋,
但可能是成本的因素,這裡的擔仔麵是不附滷蛋的,
直接單點一顆滷蛋加在麵裡,感覺更美味了。
滷蛋的蛋白鹹香入味、蛋黃綿密不乾,
光是這份功力,就絕對值得單點🫰

這次用餐遇到老闆很熱情地從冰箱拿出私房的醃蘿蔔幫忙加菜,
冰涼酸甜的白蘿蔔開胃解膩,十分爽口。(實屬可遇而不可求的緣份)

這間店個人認為如果還有要改進的地方,
應該會是食器上的選擇。
建議能把麵碗和菜盤更換成陶瓷碗盤,
會更加環保與增添用餐的質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