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台北市城南地區有著三大麵食集散地,分別是塔城街的牛肉麵,貴陽街往桃源街(今天的高等法院)的熗鍋麵以及延平南路的福州麵。不知是否是當年大陸撤退來台福州人都聚集在今時的延平南路、泉州街、牯嶺街一帶,以致早期有多家路邊攤販販售著簡單的乾拌麵與魚丸湯,提供週邊公務機關的員工用少少的花費就能迅速滿足的解決一頓早餐或午餐。
例如當年小南門圓環旁警廣後方連著兩三家的攤販都是賣福州麵,市容整頓後攤販拆遷後,“小南門傻瓜乾麵”、“中原乾麵”、“樺林乾麵”、“東莒麵店”等銜接當年的麵香仍佇足於此間;而牯嶺街上的“傻瓜魚丸麵店”和“牯嶺街乾麵”則為台電公司與經濟部、財政部、甚至央行的公務員提供暖心暖胃的早點。
再來就是今天介紹位在泉州街上的「林家乾麵」,早年也是推車在南海路與泉州街口的“美國新聞處”(也就是後來的“美國文化中心”)擺攤,後來才搬移到數十公尺外的現址繼續營業。以上提到的這些店家早年發跡都是以販售早餐為主,下午一兩點即賣完打烊收攤,近年來隨著大環境的改變,逐漸才開始把營業時間延長到晚上六七點。(而以上所述的各個店家,老吉從小至今每家都至少光顧過數十次絕不誇張,只能說隨著年紀的增長,每個時期都有不同喜好的店家🤭)
福州乾麵用料相當單純近乎苛求,麵條、豬油、蔥花、白醬油或鹽水(早期有店家會以蝦油來提味)幾項食材簡簡單單的勾勒出一抹雋永的風味,說簡單其實也並不簡單。麵條的熱度要足以化開碗底添香的豬油,麵條出鍋水要瀝得夠乾以免沖淡了醬汁的鹹味,整碗麵的靈魂所在便是能煮出帶有筋道口感的麵條了,麵條缺少了咬勁,基本上就算是失敗的福州乾麵了。
而一碗好的福州乾麵,在麵條上桌後,用筷子將麵條從碗底往上攪拌的同時,碗底豬油和醬油的香氣便會順著麵條裊裊升起的熱氣迎面襲來,霎時間彷彿幫臉部做了個香氣撲鼻的蒸汽浴一般🤭,拌勻後麵條鹹香夠味不油不膩。吃完後碗底乾淨到看不到剩餘的油或醬汁,如此才是碗合格美味的福州乾麵。
「林家乾麵」的乾麵數十年來一直維持著上述的高標準,提供美味又平價的福州乾麵,不過,對愛吃辣的老吉來說,以前的林家乾麵有個長期以來的缺點,就是只提供傳統鹹味重的辣椒醬,感覺這樣只有鹹沒有香辣的辣椒醬完全配不上這麼一碗優秀的乾麵呀!直到近來店家多準備了另一種香辣的橘色辣椒醬汁,果然搭配上原本就夠水準的乾麵,美味更是加倍。也因此再度擄獲老吉的胃🤤。
一碗好的乾麵如果能配上一碗好的湯,那美味程度可是等比級數的成長😆。林家乾麵的自製福州魚丸,魚丸個頭不大,魚漿香又滑順不是極度Q彈的口感,內餡絞肉鹹香帶有些微湯汁,吃著要小心別燙著了舌頭。
湯裡的蛋包永遠有著水波蛋的高品質,白嫩的蛋白荷包內藏著大量液態的蛋黃,是要一口咬下讓蛋黃在嘴裡肆意流淌呢?還是要用筷子輕輕劃破荷包外層,讓蛋黃包裹住白皙的麵條呢?真是讓人喜悅的煩惱啊🤣!另外店家會在湯碗內加入些許的蝦油提味,讓大骨湯的湯裡多了些鮮味,這樣的味道可能不是人人都喜愛的,不過老吉卻認為這是店家與其他家福州乾麵的店家最大的區隔所在,可以說是「林家乾麵」的特色之一。
「林家乾麵」另一項特色則是美味又健康的小菜,秋葵、苦瓜、黃豆芽、小黃瓜、海帶結等美味小菜幫外食族補充所需的蔬果營養,平實的價格讓人吃麵時多拿兩盤小菜也不會感受到經濟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