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廟口70號大麵炒虱目魚焿

基隆廟口70號大麵炒虱目魚羹-攤位外觀
基隆廟口70號大麵炒虱目魚羹-攤位外觀

和大家分享個沒什麼用的小常識,基隆廟口並非只有晚間夜市時段有營業,而是,早、午、晚、夜皆有店家依次休息或營業;而其中有些攤位白天、晚上會分開承租給不同店家,因而造就出了不同的風景線。

基隆廟口70號大麵炒虱目魚羹-攤位-白天
基隆廟口70號大麵炒虱目魚羹-攤位-白天

就像是今天這家「廟口70號」,外觀上的鐵皮招牌寫著《魷魚、蟹肉、風螺》,其實這是晚上才開始擺攤的店家;而在白天的時段,同樣的位置則是基隆在地人的隱藏版廟口美食《大麵炒、虱目魚焿》。

為何會說這攤《大麵炒、虱目魚焿》是基隆在地的隱藏美食呢?其因有三。

基隆廟口70號大麵炒虱目魚羹-價目表
基隆廟口70號大麵炒虱目魚羹-價目表

基隆以外的大多數人認知,都把「基隆廟口」當作是夜市,因此白天時段觀光客比較少會來造訪,此乃其一。

基隆廟口70號大麵炒虱目魚羹-大麵蒸氣保溫
基隆廟口70號大麵炒虱目魚羹-大麵蒸氣保溫
基隆廟口70號大麵炒虱目魚羹-調味料
基隆廟口70號大麵炒虱目魚羹-調味料

基隆的《大麵炒》是以”粗油麵”蒸熟後再在開放式的蒸籠上保持溫度,上桌前加些許豆芽或幾葉韭菜,調味上則是走清淡、清爽風格,簡單地淋上白醬油(清醬油)和蒜汁,主要吃的就是帶咬勁的麵條口感。另外,每家準備的辣椒🌶️也是各有特色,無論是辣椒水或辣椒醬,總是只偏重辣味而不會過鹹,以不影響麵條風味為主。這樣的《大麵炒》風味與一般淋上肉燥的《炒麵》看似相似,卻又風味各異,讓許多初次嘗試的外地遊客吃不明白,久而久之變成基隆特色,此為其二。

基隆廟口70號大麵炒虱目魚羹-清羹湯
基隆廟口70號大麵炒虱目魚羹-清羹湯

基隆的《焿、羹》多半是指魚漿製品的焿粒,而非傳統認知的勾芡焿湯。湯頭則是大骨湯加上煮焿粒的綜合清湯湯頭,並不會另外勾芡,尤其是和”肉圓”一起販售的”魷魚焿”幾乎都是如此種類的清湯+焿粒的組合。焿與焿湯的認知差異也形成基隆特殊的飲食習慣,此其三也。

基隆廟口70號大麵炒虱目魚羹-當日餐點
基隆廟口70號大麵炒虱目魚羹-當日餐點

「廟口70號大麵炒、虱目魚焿」營業時間從凌晨5點到下午1點,賣完就提早收攤,固定休星期一。餐點就是簡單的大麵炒、魷魚焿、虱目魚焿、綜合焿4種。看看這營業時間和餐點種類,店家就是以服務基隆人為主的廟口攤位,所以千萬別誤會說什麼”基隆人自己都不吃廟口美食”!

基隆廟口70號大麵炒虱目魚羹-大麵炒
基隆廟口70號大麵炒虱目魚羹-大麵炒
基隆廟口70號大麵炒虱目魚羹-大麵炒加辣
基隆廟口70號大麵炒虱目魚羹-大麵炒加辣
基隆廟口70號大麵炒虱目魚羹-大麵炒-綜合羹
基隆廟口70號大麵炒虱目魚羹-大麵炒-綜合羹

《大麵炒》 小 35元
招牌寫的是《炒麵》,其實就是《大麵炒》,小盤的份量看似不大,但是麵條幾乎有著烏龍麵的粗度,吃起來其實相當紮實,吃完不會有無助的空虛感。白醬油加蒜汁的經典醬汁組合是老基隆人記憶中的味道,這裡的辣椒醬也辣得很有料,濕潤的辣椒醬走得是香辣路線,辣度很夠,也有很足的辣椒香氣,重點是完全不會鹹,敢吃辣的顧客千萬別錯過,而且吃完麵之後,醬汁可以用來當虱目魚焿的沾醬使用,一醬兩吃是在地人的吃法🤭。

基隆廟口70號大麵炒虱目魚羹-綜合羹粒
基隆廟口70號大麵炒虱目魚羹-綜合羹粒
基隆廟口70號大麵炒虱目魚羹-虱目魚羹粒
基隆廟口70號大麵炒虱目魚羹-虱目魚羹粒
基隆廟口70號大麵炒虱目魚羹-魷魚羹粒
基隆廟口70號大麵炒虱目魚羹-魷魚羹粒

《綜合焿》65元
一碗綜合焿裡有5粒魷魚焿和5粒虱目魚焿,用料實在價格也合理。感覺”魷魚焿”是基隆人常吃的口味,所以來這的顧客點”虱目魚焿”的在地顧客反而佔大多數🤣。”魷魚焿”的魚漿口感偏軟、”虱目魚焿”則是保有彈性,虱目魚的鮮甜味也更突出,難怪”虱目魚焿”更為熱門。

基隆廟口70號大麵炒虱目魚羹-一籃清空-感謝款待
基隆廟口70號大麵炒虱目魚羹-一籃清空-感謝款待

最香餅家-烘烤後放涼

最香餅家

說起澳門最出名的手信(伴手禮)當然非杏仁餅莫屬如果,再多問一

碼頭老火鍋-涮牛肉

碼頭老火鍋

國父紀念館附近的「碼頭老火鍋」屬於改良式的重慶麻辣火鍋,口味

湘味小吃部-老照片

湘味小吃部

還記得第一次拉開「湘味小吃部」門口紗門,伸腳踏進店內的那一刻

路環碼頭麵館-魚翅湯米粉

路環碼頭麵館

想了解澳門昔日的漁村風情,路環應該是目前碩果僅存的地區,從繁

韓國館-泡菜捲肉-四品小菜

韓國館餐廳

「韓國館餐廳」沒有時下韓式料理的花俏裝飾以及浮誇打卡佈置;餐

新莊武廟潤餅

老吉自封新莊最好吃的潤餅,口味完勝另一間旅遊節目介紹的新莊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