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削麵

俗話説”人狠話不多”,

提到新竹火車站附近中華路上的「刀削麵」,

只能用”DDDD”(懂得都懂)來形容🤭。

刀削麵-外觀
刀削麵-外觀
刀削麵-招牌
刀削麵-招牌

「刀削麵」三個字,
不只是店裡販售的餐點,
更是這家店的店名!
而店名雖然是「刀削麵」,
但成名作卻是”滷菜”;
這一點你知、我知、獨眼龍也知。

來到這,你可以不嚐碗刀削;
卻怎麼也不能不切盤滷味來打打牙祭!

刀削麵-門口
刀削麵-門口
刀削麵-滷味塞車-排隊等候
刀削麵-滷味塞車-排隊等候
刀削麵-排隊點小菜人潮
刀削麵-排隊點小菜人潮
刀削麵-內用環境
刀削麵-內用環境

一般店家點餐,無非是分成”內用”和”外帶”兩種形式,

而「刀削麵」一樣也是兩種,

內用、外帶先不論,

重要的是”要切滷菜”或”不切滷菜”的分別😅。


✅不切滷菜,直接和店員點餐(麵食),再表明內用或外帶,即可安排入座或在門外等待。


✅要切滷菜,則是先在滷味櫥窗旁邊排隊,依序等候切菜小哥唱名,再自行動手夾滷味到磁盤上,

在等待的過程中,就會有店員來登記要點的麵食或湯、張羅內用還是外帶等細節。

刀削麵-手工麵糰
刀削麵-手工麵糰
刀削麵-麵條現削現煮
刀削麵-麵條現削現煮

既然店名叫「刀削麵」,我們還是先從”麵”講起。
麵條種類只有刀削麵這唯一的選項,

都是由手工揉製麵糰、師傅在你面前現點現削的刀削麵條,

由於生意好的緣故,不用擔心會有預先煮好再回鍋加熱的狀況。


口味上,乾麵只有”炸醬麵”,

湯麵則是有”酸辣麵”、”大滷麵”和”排骨麵”三種選擇。

湯麵類都可以做成不要麵條直接變成湯品的選項。

因為”炸醬麵”一直以來都是自己的心頭好,當然不會放過😁,

再來碗”排骨湯”組合就完成了今日的主食。

刀削麵-炸醬麵
刀削麵-炸醬麵

《炸醬麵》
麵:刀削麵的麵體是標準中間厚、邊緣薄的柳葉狀,

由於是手工刀削,所以每根麵條的厚薄形體皆有些微差異,口感當然也會隨之產生變化,

中間厚實處筋道有嚼勁,周圍的地方則是滑順舒坦,

兩種口感交互在口腔與喉嚨間起舞,很是美妙。

刀削麵-麵成柳葉狀-醬料偏稀
刀削麵-麵成柳葉狀-醬料偏稀
刀削麵-炸醬麵-醬太稀不容易扒附在麵條
刀削麵-炸醬麵-醬太稀不容易扒附在麵條
刀削麵-炸醬-肉末
刀削麵-炸醬-肉末

醬:甜麵醬風味為主的純肉末炸醬,材料(醬、肉為主)和路子(烹調方式)都沒毛病,

但是醬澥的太稀,少了「炸」醬的過程,煸不出氣味,香氣自然不足;

也由於醬料太水,導致就算是刀削麵的麵身都扒不住醬料,醬料無法附著在麵上,

吃起來就像麵是麵、醬是醬,兩者只是同時放到一個碗裡,並無太多交集。

實有麵強醬弱的感覺。


唯一慶幸的是,由於醬料偏稀,整體口味不至於太鹹,

搭配滷菜共食就非常合適,如果再加點油潑辣子和白醋,也算稍做亡羊補牢。

刀削麵-軟骨小排
刀削麵-軟骨小排

《排骨湯》
“排骨”清一色選用帶軟骨的豬小排,

價格較高,肉質和口感當然更加升級。

豬軟骨有的脆、有的軟滑,小排肉則都是燉到酥爛的程度,

一碗湯裡有4-5塊的豬小排,誠意滿滿。

刀削麵-排骨湯-紅燒口味
刀削麵-排骨湯-紅燒口味

這裡的排骨湯是屬於紅燒風味的紅湯類型,

湯頭純以醬油上色,沒有添加過多的辛香料干擾,

湯的色澤看似重口味,喝起來卻是清爽不死鹹蠻涮嘴的。

還可以加些白胡椒粉,讓風味轉變成肉骨茶的南洋風,也是不錯的變化。

由於湯頭調味很足,比較適合做成排骨湯麵,若是吃炸醬麵配排骨湯,就會有些偏鹹。

刀削麵-酸辣湯-大滷湯都是同樣來源
刀削麵-酸辣湯-大滷湯都是同樣來源
刀削麵-加白醋是酸辣湯-加黑醋是大滷湯
刀削麵-加白醋是酸辣湯-加黑醋是大滷湯

另外,這裡的《酸辣湯、大滷湯》都是用大炒菜鍋一次煮一鍋的量,

快賣完再煮,不是事先預制一大桶,雖然費工,但能確保新鮮美味。

而酸辣湯和大滷湯的差異在於,兩者都是以同樣一鍋的湯底,

在出鍋後添加黑醋就是大滷湯,添加白醋則是酸辣湯,僅此區別而已,

所以一鍋湯很快就會賣光,是不是很費工!

刀削麵-開放式廚房
刀削麵-開放式廚房
刀削麵-滷菜櫥窗
刀削麵-滷菜櫥窗
刀削麵-招牌-魷魚
刀削麵-招牌-魷魚

至於《滷菜》,只要仔細看看門前滷菜櫃內的擺設,就不難發現店家厲害之處。

琳琅滿目的各式滷菜,依照食材的特性和風味,分門別類擺放在不同的區域。

刀削麵-滷菜上層-魷魚-魷魚蛋
刀削麵-滷菜上層-魷魚-魷魚蛋

店裡招牌的《燙魷魚》(請教過店家,店家正名是魷魚🦑)放在最醒目的右上方,

以便吸引每個點菜顧客的目光。

刀削麵-滷菜上層-豆干-海帶-杏鮑菇
刀削麵-滷菜上層-豆干-海帶-杏鮑菇


旁邊的鐵盤則是放置容易受其他食材氣味影響的食材,像是豆乾、海帶、杏鮑菇等。

刀削麵-各式豬雜
刀削麵-各式豬雜
刀削麵-滷味下層
刀削麵-滷味下層
刀削麵-滷味下層-豆皮-麵腸-黑輪
刀削麵-滷味下層-豆皮-麵腸-黑輪
刀削麵-滷味下層-甜不辣-鴨珍
刀削麵-滷味下層-甜不辣-鴨珍
刀削麵-滷味下層-豬頭皮-生腸-小肚-脆腸-豬皮-五花肉等
刀削麵-滷味下層-豬頭皮-生腸-小肚-脆腸-豬皮-五花肉等

同樣的原因,底下一層則是有豆皮、黑輪和麵腸。


而下方的大鐵盤最是精彩,五花肉、豬頭皮、豬皮、脆腸、生腸、小肚、豬肝等各式豬肉豬雜外,

還有鴨胗、甜不辣等食材,除了眼睛要利,拿夾子的手也要不停翻動滷味,才能挑選到被壓在底下的心儀食材。

刀削麵-滷菜區
刀削麵-滷菜區
刀削麵-人手一份魷魚
刀削麵-人手一份魷魚
刀削麵-刀工犀利
刀削麵-刀工犀利

諸多的滷味食材,要達到令人喜愛的口味和滿意的口感,各式食材滷製時間的差異掌控尤為重要!而讓整個”滷菜”更加升級的秘訣則是依靠師傅沈穩的刀工,例如,魷魚的厚度在1公分以內、杏鮑菇要順著紋理直切薄片,豬皮要細切才能讓口感突出,諸般細節都是等吃進嘴裡後才能恍然大悟,原來都是有道理的!再加上賞心悅目的完美擺盤,還未品嚐,在視覺上就已先大大加分。

刀削麵-當日滷菜-擺盤精美
刀削麵-當日滷菜-擺盤精美
刀削麵-當日滷菜-魷魚-豬皮-脆腸-杏鮑菇-豆皮-海帶
刀削麵-當日滷菜-魷魚-豬皮-脆腸-杏鮑菇-豆皮-海帶

這次點了《魷魚》、《脆腸》、《豬皮》、《杏鮑菇》、《豆皮》、《海帶》等六樣滷菜總共也才200元,是不是不點可惜。

刀削麵-當日滷菜-刀工精細
刀削麵-當日滷菜-刀工精細
刀削麵-當日滷菜-魷魚
刀削麵-當日滷菜-魷魚

《魷魚》薄切的厚度真的很加分,吃起來口感軟嫩中又帶著些彈性,味道鮮美自是毋需贅述,算是預期內的好吃😋

刀削麵-當日滷菜-豬皮
刀削麵-當日滷菜-豬皮

《豬皮》看形狀就知道是有嚼頭的口感,滷到上色,但不會過份軟爛因而失了風味,嘴裡吃得到滿滿的膠質,出乎預料的正點🤩

刀削麵-當日滷菜-杏鮑菇
刀削麵-當日滷菜-杏鮑菇

《杏鮑菇》水嫩的口感,越咬越有汁水冒出,難怪是比魷魚還搶手的熱門商品。

刀削麵-當日滷菜-脆腸
刀削麵-當日滷菜-脆腸

《脆腸》吃著像是小的生腸,又脆又彈牙,鹹度剛好,和魷魚有著不同彈性的口感。

刀削麵-當日滷菜-海帶
刀削麵-當日滷菜-海帶
刀削麵-當日滷菜-豆皮
刀削麵-當日滷菜-豆皮

《豆皮、海帶》則是正常表現,不功不過,看個人喜好決定要不要點。

刀削麵-當日餐點
刀削麵-當日餐點
刀削麵-當日滷菜-擺盤精美
刀削麵-當日滷菜-擺盤精美

⚠️整體而言,刀削麵的麵體很棒,湯麵的表現會贏過炸醬麵,做為店家的招牌完全沒毛病;滷菜除了樣樣到位之外,優秀的刀工和擺盤更是大大加分。「刀削麵」絕對符合我心中”人狠話不多”的人設😁!

刀削麵-調味料
刀削麵-調味料
刀削麵-油潑辣子
刀削麵-油潑辣子
刀削麵-價目表
刀削麵-價目表
刀削麵-滷菜價格部分
刀削麵-滷菜價格部分

林家乾麵-招牌

林家乾麵

早期台北市城南地區有著三大麵食集散地,分別是塔城街的牛肉麵,

佳味排骨麵-排骨橫切面

佳味排骨麵

萬里無雲金烏當空的某個夏日正午,天氣酷熱的程度,就連路上的流

游家麻糬米糕-形象LOGO

游家麻糬米糕

每樣食材 都有一個完美的品嚐時間 我只是堅持這點而已 摘自:

川揚郁坊小館

台北市經濟實惠的川揚江浙菜系餐廳「川揚郁坊小館」,藏身在延平

旺角石頭火鍋

如果說春天後母心,前兩天才熱的要吃剉冰;那秋天晚娘臉,今天下

丰清揚小吃店-排骨蛋炒飯

丰清揚小吃店

晚輩“王老吉”久聞華山派劍宗高人“丰清揚”老前輩威名,今日得